Copyright © 湖北恩施旅游景点特色美食网 沪ICP备2024076785号
2024-12-27
“巴东三峡巫峡长,猿鸣三声泪沾裳。” 郦道元笔下的巴东,以其奇崛壮丽的山水和神秘幽远的意境,成为无数人对这片土地的初始印象。长江三峡宛如一条巨龙蜿蜒于华夏大地,巴东便坐落在这巨龙的腰间,扼守着山川要冲。
当你踏入巴东,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连绵起伏的山峦,似是大地涌起的绿色波涛,层峦叠嶂,无穷无尽。山间云雾缭绕,仿若轻纱,给这片土地蒙上了一层如梦似幻的面纱,让人不禁怀疑是否误入仙境。峡谷幽深,江水奔腾其间,滔滔不绝,诉说着岁月的沧桑与变迁。
巴东,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,犹如一颗深藏在大山深处的璀璨明珠,散发着独特而迷人的魅力。它不仅仅是一个地理坐标,更是一段历史的沉淀、一种文化的传承、一场自然的馈赠。在这里,山水相依,人文共生,每一寸土地都承载着先辈的足迹,每一道溪流都流淌着古老的歌谣。接下来,就让我们一同揭开巴东神秘的面纱,探寻它的前世今生,领略它的绝美风光,品味它的独特风情。
巴东,这片古老的土地,承载着数千年的历史沉淀,其名称由来犹如一部神秘的史书,有着多种解读。
一种较为广泛流传的说法是,巴东因地处古巴东郡之东而得名。古巴东郡作为东汉至唐朝期间重要的郡级行政区域,郡治位于鱼复县,其管辖范围广阔,巴东恰好位于这片区域的东部,因而得名。这一命名方式,简单直接,却又深刻地烙印着古代行政区划的痕迹,让后人得以窥探当时的地域格局。
另一种说法则赋予了巴东更为诗意的起源,称其因位于巴山之东而得名。巴山,这座在华夏大地颇具声名的山脉,以其雄伟险峻、云雾缭绕著称。巴东依偎在巴山的怀抱,坐享巴山之东的朝阳晨辉,山水相依,仿若一幅天然的水墨画卷,“巴东” 之名由此而来,充满了自然与人文交融的韵味。
追溯巴东的历史,那是一条漫长而曲折的时光长河。早在三皇时代,巴东便已踏入人类文明的视野,属蚕丛、鱼凫以及杜宇氏统治之地。彼时,这片土地上的先民们,在山水之间刀耕火种,开启了与自然共生的篇章。
随着岁月流转,朝代更迭,巴东的归属也如走马灯般变换。炎帝时代,它隶属戎州;夏、商时期,划归梁州地域;到了周朝,又成为夔子国地。直至隋开皇十八年(598 年),巴东县正式得名,隶属信州,开启了新的历史纪元。此后,在唐宋元明清等历代王朝的兴衰更替中,巴东始终扮演着独特的角色,或为军事要冲,或为商贸枢纽,在华夏大地的舞台上熠熠生辉。
在历史的长河中,巴东不仅是地域的标识,更是诸多重大历史事件的见证者。三国时期,这里是蜀汉的东部门户,重兵屯守,刀光剑影中书写着英雄逐鹿的传奇;明清时期,作为长江航道上的重要节点,千帆竞发,见证了商贸往来的繁华盛景。岁月悠悠,巴东如同一位沉默而坚毅的老者,将往昔的荣光与沧桑,一一镌刻在这片土地上,等待后人去探寻、去铭记。
截至 2023 年末,巴东县户籍总人数为 47.52 万人,宛如繁星点点,散布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。从性别构成来看,男性人口总数为 24.68 万人,女性人口总数为 22.84 万人,二者相互依存,共同构筑起巴东的烟火人间。
近年来,巴东的人口数据呈现出一些细微变化。对比往昔,人口出生率为 3.99‰,如新生的嫩芽,为这片土地注入生机;死亡率为 8.6‰,恰似秋叶飘落,是生命的自然轮回;自然增长率为 - 4.61‰,反映出人口结构在时代浪潮下的悄然变迁。
在这片山水相依的土地上,人口分布也别具特色。信陵镇、野三关镇宛如两颗明珠,常住人口分别超 6 万人,是繁华的集聚地,汇聚着人气与活力;而金果坪乡、绿葱坡镇等地,常住人口少于 2 万人,在静谧中守护着巴东的山川田园,展现着别样的宁静与悠然。无论是热闹的城镇,还是清幽的乡村,巴东人民都以自己的方式,书写着属于这片土地的故事,让巴东的烟火气,在岁月的长河中袅袅升腾。
巴东,宛如大自然精心雕琢的艺术品,集山水之灵秀、峡谷之壮美、溶洞之奇幻于一身,每一寸土地都散发着令人心醉神迷的魅力。
神农溪,这条发源于 “华中第一峰” 神农架南坡的溪流,恰似一条蜿蜒的玉带,穿梭于深山峡谷之间。它全长约 60 公里,由北向南潺潺流淌,最终在巫峡口东汇入长江的怀抱。当你踏上神农溪的游船,仿佛进入了一个与世隔绝的仙境。峡谷两岸,山峰紧束,绝壁峭耸,高达千米的悬崖如刀削斧劈般直插云霄,让人不禁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。阳光洒在崖壁上,光影斑驳,仿佛一幅幅流动的水墨画。溪水在狭急的水道中冲撞奔腾,溅起层层雪白的浪花,与两岸的青山相映成趣。沿途,你还能欣赏到龙昌峡的雄浑壮阔、鹦鹉峡的秀丽清幽、神农峡的神秘莫测,以及绵竹峡的险峻奇绝,四个峡段各具特色,共同构成了神农溪如诗如画的山水长卷。
而巫峡口,作为长江三峡巫峡东端的出口,更是观赏 “金色三峡” 的绝佳之地。站在巫峡口的观景台上,俯瞰长江第一拐,那磅礴的气势让人热血沸腾。江水在这里拐了一个近乎直角的弯,滔滔江水如万马奔腾,呼啸而去,溅起层层如雪的浪花。远处,山峦起伏,云雾缭绕,如梦如幻。清晨,当第一缕阳光穿透云层,洒在江面上,整个巫峡口被染成一片金黄,宛如一幅绚丽的油画;傍晚,夕阳西下,余晖将山峦和江水都镀上了一层橙红色,美不胜收。灵芝仙台,这座宛如仙境的观景台,更是让游客仿佛置身云端,与天地融为一体,尽情畅享三峡千古情。
无源洞,位于巴东县城东郊 10 公里处,是长江三峡移民后唯一留存的老城遗址,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。它集名胜古迹、溶洞、峡谷、森林、清泉、瀑布于一体,被誉为长江三峡中的灵山圣境。走进无源洞,仿佛穿越时空,回到了古代。洞内,石笋、石柱林立,形态各异,有的如蛟龙出海,有的似仙女下凡,让人不禁感叹大自然的神奇造化。洞外,峡谷幽深,植被茂密,泉石清幽,空气清新得仿佛能洗涤人的灵魂。历代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了无数诗篇,北宋名相寇准的诸多故事遗迹,更是为无源洞增添了一抹神秘的色彩。
倘若你在夏季来到巴东,一定不能错过森林花海景区。这片位于海拔 1700 米左右的高山花海,宛如上帝打翻的调色盘,五彩斑斓,美不胜收。漫山遍野的鲜花在微风中轻轻摇曳,仿佛一片花的海洋,蝴蝶和蜜蜂在花丛中翩翩起舞,如梦如幻。景区内,夏季平均气温约 21℃,高海拔、高视野、高负氧离子,让这里成为了 “华中避暑第一站”。漫步在花海中,呼吸着清新的空气,感受着微风拂面的凉爽,仿佛所有的烦恼都被抛到了九霄云外。
除了这些声名远扬的景区,巴东还有许多隐藏在深山之中的小众景点,等待着游客去探寻。格子河石林,这片被称为 “天然的石头森林” 的地方,由无数奇特的石灰岩怪石组成,有的如利剑直插云霄,有的如蘑菇破土而出,形态各异,让人不禁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。清江水布垭旅游景区,以其壮观的大坝和秀美的清江风光吸引着众多游客。站在大坝上,俯瞰脚下奔腾的江水,感受着人类工程与自然景观的完美融合,心中涌起一股对大自然和人类智慧的敬畏之情。
巴东的四季,各有各的韵味。春天,大地复苏,山间百花盛开,如繁星点点,点缀在青山绿水之间,仿佛一幅五彩斑斓的画卷;夏天,山林郁郁葱葱,是避暑的绝佳去处,山间清泉潺潺,为游客带来丝丝清凉;秋天,枫叶如火,层林尽染,山间弥漫着丰收的喜悦,金黄的柑橘挂满枝头,让人垂涎欲滴;冬天,山峦银装素裹,宛如童话世界中的冰雪王国,偶尔飘落的雪花,为这片土地增添了几分静谧与祥和。无论你何时来到巴东,都能领略到它独特的魅力,收获一场难忘的旅行体验。
巴东,这片充满魅力的土地,不仅有醉人的山水,更有令人垂涎欲滴的美食,它们宛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,散发着独特的风味,吸引着无数食客前来探寻。
巴东腊肉,无疑是巴东美食中的当家花旦。每至寒冬腊月,巴东的农户们便开始忙碌起来,精心挑选肥瘦相间的五花肉,用粗盐细细揉搓,让盐分充分渗透到每一寸肉质纤维中。腌制一周左右,待肉色微微泛红,便将其悬挂在火塘上方,用桔皮、香蒿、柏树枝等燃起的烟火慢慢熏烤。那袅袅青烟,带着独特的清香,悠悠地萦绕在腊肉周围,日复一日,直至腊肉变得色泽焦黄,外皮硬实,内里却鲜嫩多汁。食用时,先将肉皮在火上燎烤,待其金黄起泡,再用温水洗净,放入锅中煮熟。切成薄片的腊肉,色泽分明,瘦肉部分呈深浅红色相间,肥肉则晶莹剔透。夹上一片放入口中,先是浓郁的烟熏香气在舌尖散开,接着是肉质的醇厚鲜美,越嚼越香,回味无穷。无论是搭配软糯的米饭,还是与鲜嫩的蒜苗、辣椒一起爆炒,都让人欲罢不能。
茶店牛肉,作为巴东的美食名片,更是以其独特的风味声名远扬。茶店子镇,这片孕育美食的沃土,产出的东南峡小黄牛,肉质鲜嫩,是制作茶店牛肉的不二之选。牛肉上桌前,需经过多道精细工序。先是反复漂洗十余次,直至血水洗净,确保肉质纯净无杂味;再将牛肉过水,精准掌握火候,让牛肉达到不老不嫩的绝佳口感;切牛肉时,顺着纹理切断,使每一片牛肉都能在烹饪时充分吸收调料的精华。炒牛肉时,新鲜的菜油与猪油按比例混合,烧热后加入生姜、大蒜、花椒、辣椒等佐料爆香,瞬间激发牛肉的鲜香。此时,放入当地腌制的酸萝卜片,既能解腻,又增添了一抹酸爽。出锅后的牛肉,油而不腻,质嫩爽口,香气四溢。除了炒制,水煮牛肉也是一绝。选用无筋、无油、无脂的牛腿肉切片,搭配现杀的野生黄颡鱼,先将鱼下锅,让鲜美的鱼汤浸润牛肉,煮熟的牛肉片吸收了鱼的鲜味,滑爽可口,脆而不腻,再配上豆芽、香菌等配菜,汤汁浓郁鲜香,让人一碗接一碗,根本停不下来。
巴东五香豆干,这道起源于清代后期的传统美食,承载着百年历史与匠心。选料时,只取颗粒饱满、无虫口、霉烂和杂质的黄豆,经八小时清水浸泡,黄豆吸饱水分,外壳一捏即裂。随后用石磨或豆浆机将黄豆磨成豆浆,倒入锅中煮至沸腾,再加入稀释的石膏水点浆,静待二十分钟,豆浆便化作嫩滑的豆花。将豆花用方巾热包扎,放入压榨机,以每平方米 20 吨的压力压榨一小时,豆花变身成紧实的豆干。卤制是最为关键的环节,用桂皮、大茴、小茴、甘松、三赖等五种主要香料,搭配三十余种小香料熬成卤水,放入豆干卤制两小时,让香料的醇厚味道充分渗透。卤好的豆干色泽金黄,质细坚韧,五味俱全,既可直接食用,感受那浓郁醇厚的豆香与香料的复合味道,也可与青椒、肉丝一起炒制,豆干吸收了蔬菜与肉类的汁水,变得更加美味下饭,是餐桌上备受欢迎的佳肴。
除了这些,巴东还有诸多特色美食,如渣大椒炒腊肉,渣大椒酸辣开胃,与腊肉搭配,巧妙地化解了腊肉的油腻,色泽金黄,口感清香持久;巴东扣肉,肥瘦相间,色泽金黄,肥而不腻,肉烂味香,搭配下饭的腌菜,让人食欲大增;巴东羊肉大面,以鲜美的羊肉汤为底,面条劲道,羊肉鲜嫩,撒上一把葱花、香菜,再加上一勺辣椒油,清晨来上一碗,整个人都被温暖唤醒,开启活力满满的一天。这些美食,不仅仅是一道道菜肴,更是巴东人民生活的写照,承载着浓浓的乡情与传承,吸引着八方来客,沉浸在这场味蕾的狂欢之中。
巴东,这片人文荟萃的土地,不仅有旖旎的自然风光,更有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,宛如一幅绚丽多彩的人文画卷,展现着巴东人民的智慧与情怀。
土家摆手舞,作为土家族的传统舞蹈,承载着千年的历史与文化传承。它犹如一部生动的史书,用舞蹈的语言描绘着土家族的生产生活、狩猎场景以及对自然的敬畏与感恩。舞者们身着鲜艳的土家族服饰,伴随着激昂的鼓点,欢快地起舞。摆手、跺脚、转身,每一个动作都刚劲有力,又不失灵动之美,仿佛将人们带回到那个古朴而纯真的时代。在盛大的节日或庆典上,男女老少齐聚一堂,跳起摆手舞,欢声笑语回荡在山间,展现出土家族人民团结奋进、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。
而撒叶儿嗬,这一独特的传统祭祀歌舞,更是土家族豁达生死观的生动体现。在逝者的灵柩前,男人们击鼓而歌,踏歌而舞,通宵达旦,用这种特殊的方式送别亲人。他们相信,生死如同四季轮回,是自然的规律,逝者安息,生者当以乐观豁达的心态继续前行。舞蹈动作刚健有力,歌声激昂高亢,没有丝毫的悲伤与哀怨,有的只是对生命的尊重与对未来的期许。撒叶儿嗬的舞步、歌声,传递着土家族深厚的文化底蕴,让人不禁对这一古老民族的智慧与胸怀肃然起敬。
巴东堂戏,作为当地的地方戏曲瑰宝,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,闪耀着艺术的光芒。它以其独特的唱腔、精湛的表演和富有生活气息的剧情,深受百姓喜爱。堂戏的舞台不大,却能演绎出人间百态。演员们粉墨登场,唱念做打,一招一式都韵味十足。那婉转悠扬的唱腔,或激昂,或哀怨,或诙谐,仿佛能穿透灵魂,将观众带入一个个跌宕起伏的故事中。在农闲时节或喜庆节日,一场堂戏便能吸引全村人的目光,大家围坐在一起,沉浸在戏曲的世界里,感受着传统文化的魅力。
巴东,还是北宋名相寇准初入仕途的地方。寇准十九岁时,便来到巴东担任知县。他清正廉洁,秉公执法,为巴东百姓做了诸多实事。在巴东的岁月里,寇准留下了许多佳话。传说他曾在县衙门口放置一个铁权,以此警示自己和后人要公平公正,廉洁奉公。这一铁权,承载着寇准的为官之道,也成为巴东廉政文化的象征,流传至今,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巴东人。
漫步在巴东的村落,还能听到悠扬的山民歌,那质朴的歌词、动人的旋律,唱出了巴东人民的生活百态、喜怒哀乐;看到精美的土家织锦,那绚丽的色彩、细腻的图案,织就了土家族的历史与梦想;欣赏到精彩的皮影戏,灯光下,皮影灵动跳跃,演绎着古老的传说与故事。这些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,如同繁星点点,照亮了巴东的历史天空,成为巴东人民心中永不磨灭的精神家园。
巴东,这片神奇的土地,既有历史的厚重,又有自然的灵动;既有美食的诱惑,又有人文的温暖。它宛如一位风姿绰约的佳人,从岁月的深处走来,带着千年的故事,绽放着时代的光芒。
如今的巴东,在时代的浪潮中砥砺前行,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。交通网络日益完善,郑渝高铁巴东站的设立,让巴东与外界的联系更加紧密,曾经被大山阻隔的巴东,如今已融入全国的交通大动脉,为游客的到来提供了极大的便利。城市建设蒸蒸日上,巴东县城高楼林立,街道整洁,公共设施完备,居民的生活品质不断提升。
生态与发展在这里相得益彰,巴东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,大力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产业,不仅让更多的人领略到巴东的美丽,也为当地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。茶叶、柑橘、药材等特色产业蓬勃发展,巴东的富硒茶,茶香四溢,闻名遐迩;柑橘个大味甜,畅销各地;药材品质优良,药效显著。这些产业,承载着巴东人民的致富梦想,让这片土地充满希望。
巴东,是一首写不完的诗,一幅绘不尽的画,一曲唱不衰的歌。它等待着每一位旅人,用脚步去丈量它的山水,用舌尖去品味它的美食,用心灵去感受它的风情。相信,只要你踏入这片土地,就一定会被它深深吸引,沉醉在巴东的温柔乡,留下一段难以忘怀的美好回忆。来吧,朋友,巴东欢迎你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