恩施来凤县简介

2024-12-28

来凤初印象

来凤,这座位于湖北省西南部、武陵山腹地的小城,犹如一颗遗世明珠,散发着独特的魅力。它东南接湖南龙山,西南邻重庆酉阳,东北与本省宣恩相交,西北与本省咸丰交界,素有 “一脚踏三省(市)” 和 “湖北西大门” 之称,历来是三省(市)边区交通要冲和重要的物资集散地,史称 “川湖肘腋,滇黔咽喉”。县域面积 1342 平方千米,在这片土地上,山水相依,人文荟萃,每一寸土地都诉说着岁月的故事。

来凤之名,源于一个美丽的传说。相传,凤凰降临栖息翔凤山,“凤凰翔集,声鸣九天”,当时正值乾隆皇帝登基,朝廷因新君登基,诏令各地申报祥瑞,知县于执中奏报此奇景,于是此地便被命名为 “来凤”,寄寓着吉祥与美好的期许,也为这片土地增添了一抹神秘的色彩。

一、来凤溯源:历史长河中的传奇

来凤历史源远流长,周时为巴子国五溪地,春秋战国属楚巫郡地,秦隶黔中郡,汉属武陵郡,三国时归吴荆州武陵郡,西晋依旧属荆州武陵郡,南北朝时期宋建平郡、齐梁宜都郡、周为乌飞县地,隋隶于清江郡,唐隶于施州,五代届羁縻感化州,宋为富州,后为柔远州,仁宗时,置散毛司,以覃野毛为散毛宣抚使司。元初为柔远州,后废州为散毛洞,至元三十一年(1294 年),升为散毛府,属四川行省,至正六年(1346 年)改为散毛誓崖等处军民宣抚司,元末,明玉珍据蜀时,改为散毛沿边军民宣慰使司都元帅。明初,复废司为师壁峒,洪武七年(1374 年)五月,改散毛沿边宣慰司,割其半为大田所,属四川重庆卫,洪武二十三年(1390 年)废为散毛宣抚司,属湖广都司施州卫,永乐二年(1404 年)五月置散毛长官司,属大田军民千户所,四年(1406 年)三月,升宣抚司。

清顺治(1644 - 1661 年)初仍为散毛宣抚司,属施州卫,雍正六年(1728 年)裁施州卫,属归州恩施县,雍正十三年(1735 年)改土归流,废散毛等七土司。乾隆元年(1736 年)建立来凤县,属湖北布政使司施南府,自此开启了来凤县新的历史篇章。1914 年废府存县,来凤直隶于湖北省,此后历经多次行政变革,1949 年 11 月 9 日来凤解放,隶属湖北省恩施专区,1979 年 12 月 19 日,撤销来凤县制,设立来凤土家族自治县,1983 年 12 月 1 日,恢复来凤县建制,一直延续至今。

关于来凤县名的由来,有着诸多传说。一说是雍正年间,凤鸣于半边城,半边城即翔凤山,土司时相传有凤集于此,邑后因之得名;另一说法是清乾隆元年,正值乾隆皇帝登基之日,在散毛司辖地半边城(翔凤山)上出现 “凤凰翔集,声鸣九天” 现象,时任湖南永顺宣慰司经历、檄委协理恩施县事的于执中正在此地奉命弹压散毛各司,改设各县,即改土归流,他当即上书乾隆,乾隆皇帝龙心大悦,以为新君登基,有凤来仪,表明皇恩浩荡,化及 “蛮夷”,于是御赐当时散毛、大旺、东流、腊壁、卯洞、漫水、百户七土司所居住之地为 “来凤”。不过也有观点认为,这两种说法或为浪漫主义的附会之说,从时间记载的矛盾以及凤凰本身的神秘性来看,其真实性存疑,但无论如何,来凤县名与翔凤山紧密相连,翔凤山 “山形耸拔如凤舒翼”,为县名赋予了灵动的意象,承载着当地民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。

二、烟火来凤:人口与生活的变奏曲

截至 2023 年,来凤县常住人口总数为 25.28 万人,城镇化率为 47.72%,户籍人口总数为 33.1632 万人,城镇人口总数为 9.8117 万人,乡村人口总数为 23.3515 万人,男性人口总数为 17.2584 万人,女性人口总数为 15.9048 万人,60 岁以上人口总数为 6.0772 万人。这一组组数据背后,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,他们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,书写着来凤的故事。

来凤县是一个以少数民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县,拥有汉族、土家族、苗族等 26 个民族。其中,土家族作为本地世居民族,自称 “毕兹卡”,是古代巴人后裔,他们有着独特的语言、服饰、风俗习惯,为来凤增添了浓郁的民族风情。在这里,土家吊脚楼错落有致地分布在山水之间,那高悬地面的木质结构建筑,飞檐翘角,别具一格,既适应了山区的地形地貌,又蕴含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内涵。每到传统节日,土家族人便身着绚丽多彩的民族服饰,男女老少齐聚摆手堂,跳起摆手舞。摆手舞是流传于酉水流域土家族的一种祭祀舞蹈,以载歌载舞的形式讲述土家族的民族迁徙、狩猎征战及农事活动的故事,舞者们动作刚健有力,节奏明快,场面壮观,那欢快的舞步、激昂的鼓点,跳出了土家人对生活的热爱,对祖先的敬仰,对未来的祈愿,已然成为来凤一道亮丽的人文风景线,也让来凤享有 “歌舞之乡” 的美誉。

三、山水入画:来凤的奇景华章

(一)凤凰山国家森林公园:自然的绿色宝藏

凤凰山国家森林公园宛如一颗绿色明珠,镶嵌在来凤的大地上。这里森林资源丰富,植被种类繁多,漫步其中,仿佛置身于绿色的海洋,每一口呼吸都满是负氧离子的清甜。独特的地理地貌造就了诸多奇景,山峦起伏,沟壑纵横,怪石嶙峋,或如猛兽盘踞,或似仙人指路,让人不禁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。

公园内设有多个景区,凤凰山主峰景区是攀登爱好者的向往之地,沿着蜿蜒的登山步道拾级而上,一路绿树成荫,鸟鸣啁啾,待登上主峰,举目远眺,连绵的群山、错落的村落、蜿蜒的河流尽收眼底,一种 “会当凌绝顶,一览众山小” 的豪迈之情油然而生。青龙寺景区则多了几分静谧与禅意,古老的寺庙隐匿在山林深处,红墙青瓦,庄严肃穆,寺内香烟袅袅,木鱼声声,让人的心灵得到片刻宁静,忘却尘世纷扰,沉浸在这方清幽之境,无论是徒步、露营,还是摄影,凤凰山国家森林公园都能满足你对大自然的所有向往。

(二)旧司古镇:古韵悠悠岁月长

踏入旧司古镇,仿佛时光倒流,一下子回到了明清时期。古镇保存完好,古朴的建筑沿街而立,青石板铺就的街巷狭窄而悠长,蜿蜒曲折,仿佛在诉说着往昔的故事。街边的古民居飞檐斗拱,木雕精美,每一处花纹、每一个图案都承载着岁月的痕迹与匠人的心血。古老的庙宇和祠堂错落分布,庄严肃穆,是古镇人精神信仰的寄托。

在这里,你可以放慢脚步,静静感受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,也可以走进街边小店,品尝当地特色美食。豆皮,口感软糯,豆香四溢,配上特制的酱料,让人回味无穷;糍粑,软糯香甜,一口咬下去,满满的都是童年的味道。若是赶上传统节日,古镇还会有热闹的民俗活动,三棒鼓、地龙灯等表演精彩纷呈,鼓点铿锵,舞姿灵动,让你近距离领略土家族、苗族等民族的独特风情,感受古镇的生机与活力。

(三)武落钟离山:土家族的精神故园

武落钟离山,作为土家族的发源地之一,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与文化。它位于清江画廊风景区,四面环水,山水相依,景色壮美。山上五峰并立,错落别致,从东到西依次为盔头岩、牛角岩、盐女岩、石神台、向王庙。盔头岩雄居峰首,貌若武士头盔,相传为巴人首领廪君所遗,静静矗立,似在守护这片土地;牛角岩孤石耸立,活如一支横空出世的巨型牛角,让人不禁想起 “向王天子吹牛角,吹出一条清江河” 的传说;盐女岩酷似美丽的土家少女,相传为向王天子的妻子 —— 德济娘娘的化身,温婉动人,饱含着土家儿女对先辈的敬仰;石神台一柱擎天,神亭内供有两具天然鹅卵石,系古代巴人生殖崇拜的遗痕,见证着民族的繁衍与传承;向王庙临空高悬,祀奉巴人首领向王天子,虽历经沧桑,却香火不断,寄托着土家族人对祖先的追思与感恩。

站在山上,俯瞰清江,碧水悠悠,峡谷风光壮丽,山水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,浓郁的民族风情与大自然的壮美完美融合,让人心生敬畏,也让每一位前来寻根祭祖、观光游览的游客沉醉其中,流连忘返。

四、舌尖来凤:味蕾上的土家风情

(一)来凤大头菜:岁月沉淀的咸香

大头菜,俗称 “大蔸菜”,在鄂、湘、渝边土家族居住地域,种植大头菜的传统历史颇为悠久,虽地方志上少有记载,确切传入时间难以考证,但当地民众对其加工制作,保持着独特的工艺技巧。

每年秋末冬初,田间地头的大头菜成熟,颗颗饱满圆润,菜农们将其采收,洗净晾晒。腌制时,一层大头菜一层盐,层层码放于大缸之中,再辅以花椒、辣椒等香料,经多日腌制,大头菜褪去青涩,变得咸香浓郁。腌制好的大头菜,既可直接切丝凉拌,脆爽可口,咸香开胃;也可用来炒肉丝,大头菜的咸香与肉丝的鲜嫩相互交融,是下饭的绝佳菜肴,堪称土家族咸菜中的一绝,每一口都饱含着岁月的醇厚味道,承载着土家人对传统风味的坚守与传承。

(二)来凤杨梅:夏日的甜蜜馈赠

来凤杨梅,是武陵山区稀有珍果,水果中的珍品。果实 6 月中下旬成熟,果中大,重约 12 克,圆形,色淡紫红至紫黑,宛如一颗颗晶莹剔透的紫宝石挂满枝头。其肉质细软,轻咬一口,甜酸多汁的滋味瞬间在口腔中绽放,核小,品质上等,营养丰富,富含维生素 C、纤维素等多种营养成分,风味佳美,正值一年中鲜果淡季,故而倍受消费者青睐。

来凤县三胡乡黄柏村素有 “湖北杨梅第一乡” 美誉,这里有一千多年的杨梅栽培历史,种植面积和年产量均占湖北的 90% 以上,是武陵山唯一无公害绿色产业杨梅生产基地。漫步杨梅古寨,漫山遍野的杨梅树郁郁葱葱,一颗颗饱满的杨梅在绿叶的映衬下愈发诱人,游客们穿梭其中,亲手采摘最新鲜的杨梅,品尝这夏日的甜蜜馈赠,感受大自然的慷慨与美好。

(三)来凤松花皮蛋:传统工艺的结晶

来凤松花皮蛋是湖北省恩施州来凤县的特产,利用来凤本地麻鸭所产鸭蛋制作而成。其制作工艺独特,需精选新鲜鸭蛋,用石灰、纯碱、茶叶、食盐等原料按一定比例配制成料泥,将鸭蛋逐一裹上料泥,放入缸中密封腌制。

在时间与原料的奇妙作用下,蛋清逐渐凝固,变得如玉般晶莹剔透,上面还呈现出松柏叶状花纹,俗称松花,宛如一件精美的艺术品。剥开蛋壳,一股独特的清香扑鼻而来,皮蛋食之鲜嫩味美、余香满口,无论是凉拌,佐以葱姜蒜、香醋、酱油等调料,还是用来煮粥、煮汤,都别有一番风味,在国内外享有盛誉,成为来凤美食走向世界的一张亮丽名片,让无数食客为其独特魅力所折服。

五、来凤新篇:传承与发展之路

来凤,这片充满传奇色彩的土地,承载着厚重的历史,孕育着多彩的文化,展现着迷人的自然风光,散发着诱人的美食芬芳。从久远的岁月走来,它历经沧桑变迁,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足迹;如今,它正以蓬勃的朝气迈向未来,在新时代的浪潮中书写着属于自己的华章。

近年来,来凤县紧紧抓住发展机遇,依托独特的文化旅游资源,大力推进文旅融合发展。一方面,加大对旅游景区的开发与建设力度,完善基础设施,提升服务质量,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观光游览。凤凰山国家森林公园的生态步道修缮一新,让游客更便捷地亲近自然;旧司古镇的古街修复与保护工程持续推进,还原了古镇的原汁原味,同时新建了游客服务中心,为游客提供全方位的贴心服务;武落钟离山的文化展示馆建成开放,让游客深入了解土家族的历史与文化。另一方面,深入挖掘民族文化内涵,将土家族、苗族等民族的传统文化元素融入旅游产品之中,摆手舞、南剧、地龙灯等民俗表演常态化,让游客沉浸式感受来凤的民俗风情;开发了一系列具有民族特色的手工艺品、纪念品,如土家织锦、苗族银饰等,让游客把来凤的记忆带回家。

在美食传承与创新方面,来凤也迈出了坚实的步伐。传统美食在保留原汁原味的基础上,不断推陈出新,来凤大头菜开发出了低盐、低糖的新品种,迎合现代人健康饮食的需求;来凤杨梅被加工成果汁、果脯、果酒等多种产品,延长了产业链,提升了附加值。同时,新的美食品牌不断涌现,一些融合了土家风味与现代烹饪技艺的餐厅备受欢迎,为食客带来全新的味觉体验。

来凤,正以它独特的魅力,敞开怀抱迎接八方来客。无论是追寻历史遗迹的学者,还是热爱自然风光的旅行者;无论是钟情于民俗文化的探索者,还是痴迷于美食的老饕,在这里,都能找到心灵的慰藉,收获满满的惊喜。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,来凤将继续绽放光芒,成为人们向往的旅游胜地、心灵家园,让更多的人领略到它的无限风情。亲爱的朋友,不妨背上行囊,踏上这片神奇的土地,开启一场难忘的来凤之旅吧!